7月30日,河南大学著名校友但斌向母校捐赠1699万元,设立“河南大学东方港湾高山创新奖基金”。但斌在微博中称,基金“同时以河大、公司及我的恩师高凤山先生名字中的‘高、山’二字共同命名”。此举在河南大学校内外立即引起了巨大反响,大家欢欣鼓舞,广泛传颂。
2019年6月初但斌与老师高凤山先生在大礼堂前合影
一位平凡的教师如何影响了学生的一生?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高凤山老师。高老师和蔼可亲,说话声音不高但是坚定有力,言谈举止都透着对河南大学、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挚爱。
一、但斌其人
我们先请高凤山老师谈一下关于但斌的情况与印象。高老师说,但斌是河南大学体育系86级学生,从我开始认识他至今已30多年过去了。我对他的基本评价是,志向远大,刻苦努力;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认定目标,不屈不挠。他在学生时期很喜欢理论,爱听我的课,并且多有课后交流,我对他也逐渐更为了解。他兴趣广泛,博览群书,还时常去听其它专业的优秀课程。大二的时候,一次他听完地理学课程后,发现体育与地理关系密切,认为应当探索研究,我很鼓励他。不久他就写出了一篇论文拿来征求我的意见。后来经过修改正式投稿,最后发表在专业核心期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上。他善于学习,独立思考,本科阶段就能自主选题,进行开创型研究,并能在核心期刊发表,这在本科生中是不多见的。于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以后加强联系奠定了基础。
高老师在谈到这些往事时,“骄傲”之情溢于言表。紧接着,高老师又举了但斌在校读书以及工作后的很多例子,使我们脑海中迅速建立起关于但斌的立体化形象。
二、“我就想做一名好老师”
但斌在微博中写道:“深深佩服恩师高凤山先生的大师风范,希望能够以绵薄之力传承他一贯葆有的珍贵的理想主义和奉献精神”;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教授在2015年写的《同志凤山》一文中提到:“高凤山先生是个有理想主义气质和奉献精神的人”。
我问高老师是怎么做到的?高老师说:“但斌和卢书记的评价太高了,我绝对不敢当,那应是我永远努力的目标”。高老师接着说,其实,我这一辈子就想当一名好老师,这是我留校之后就确立的最大的梦想。说实话,后来走上管理岗位,从体育学院到学校教务处,再到创办国际教育,我不得不逐步离开普通讲台,这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说到这里,高老师有些沉默。过了片刻,高老师说:“在河南大学,包括体育学院,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像老一代的闵倜老师、刘汉卿老师、寇振声老师、王南森老师、陈则端老师、王起然老师、蔡芳川老师、王崇喜老师,等等。这些老师们孕育了优良的教风,培育了一代代优秀学子。这种传统代代相传,十分珍贵。我在河大读书,许多老师的形象历历在目。比如蔡芳川老师、王崇喜老师等,对学生的亲切关爱,对教学的认真负责,对科研方面的积极探索以及对管理工作的耐心而严谨,创造了卓著的业绩和良好形象。可以说,他们是育人的典范,老师的楷模,管理的能手,是体育系重要的领路人和优秀代表,对我们及后来的年轻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我同时代的杨改生老师、王新华老师、丁英俊老师以及比我年轻的一大批同仁,都是秉持着这些精神和传统,默默耕耘在教师工作第一线。在这个教育大家庭中,我一直在接受着良好的熏陶,也在努力的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力争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尽心尽力,多做贡献”。
我又请高老师谈谈他的教育理念。高老师很开心的说:我很庆幸自己在高校当一名老师,这是一个比较纯净的地方。我始终认为,教育事业是神圣的,是光荣的,不容权力和金钱肆意亵渎。作为教师,就要尽其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与条件。河南大学的校训就是“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大学的传承,最重要的应该就是良好的风气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三、见贤思齐
这让我想起2019年11月29日,高凤山老师应邀回体育学院为研究生做专题报告,题目是“谈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高老师认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该做到:“忠诚有爱、勤奋好学、本领过硬、乐于奉献”。报告结束后,高老师又写了“见贤思齐,追求卓越”八个大字送给听课的研究生们。高老师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鞭策着我们后来人。我想,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正是由于有这样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老师,才能够在饱经沧桑后,依然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和生机,才能够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培养出更多优秀学子,为国家的教育、体育等各项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