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通知公告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2024年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年报
作者: 编辑:周屹嵩 文章来源: 时间:2025-01-07 浏览:

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体育学研究生教育是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体育人才、创造高质量体育成果、提供高水平体育服务的重任。河南大学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85年,开创了河南省高等体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先河。当时,课程学习在我校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在原北京体育学院进行,至1988年,先后招收了4届5名硕士研究生,均顺利获得硕士学位。

1993年12月,河南大学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首次自主招收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前身)硕士研究生。1997年,国家颁布新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体育学调整为一级学科,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四个二级学科、专业。1998年,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在职研究生首次招生。2000年,体育人文社会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两个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同年开始招生。

2005年,体育教育训练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获批。2007年,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9年,体育学院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获批,并于201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3年,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体育养生学、体育经济学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8年,在全院师生共同努力下,获批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3年,在体育学院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周年之际,迎来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专项核验工作,通过学位点全体老师的努力,最终顺利通过专项核验。截止2024年,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是河南省唯一培养体育博士研究生的单位。

(二)学科建设情况

2024年体育学院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在学科方向布局、师资引育、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成果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1.学科方向布局:体育学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分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领域。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思政队伍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24年体育学院完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但明确了今后学位点布局发展的方向。

2.师资引育情况:学科教师师资雄厚,2024年徐伟教授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科技术带头人”称号和河南大学“明德特聘教授”骨干人才称号,王嵛副教授获批河南大学“青年英才”称号。学位点坚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摆在首位,突出党建引领、强化制度保障、突出典型示范、划好师德红线,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制度导向,强化教师的法制和纪律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树立 规则意识,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关爱学生、师生关系、学术研究、社会活动等方面 的纪律要求和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规则意识,提高教师思想政治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2024年,体育学院引进3位体育学博士,5位体育学师资博士后,进一步提升了学位点师资的深度和广度。

3.学科平台建设:支撑平台包括教育部体育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中央与地方共建高 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实验室、中原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学术研究基地等五个平台建设。其中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学术研究基地在周期评估中获得优秀称号。2024年体育学院继续推进学科平台建设,加大投入,学位点现有室内体育馆8座,室外标准田径场 6 块,标准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设施面积共计111211m2,体育学教学实验平台使用面积近2000平方米、固定资产800余台件,现有设备总值共计近1300余万元。

4.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体育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有家国情怀的高层次人才,以“专业能力”为基础,培养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质量保证体系首先是教学课程体系比 较完善,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其次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 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育人才,鼓励和支持学生赴境外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 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最后进行培养全过程监控,在课程学习、中期检查、开题、学位论文预答辩等各个环节都会执行分流淘汰机制。

(三)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情况

截至2024年,体育学院共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440人、博士研究生46人,其中近1976人已获得硕士学位、32人已获得博士学位。现有在读研究生57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564人。2024年体育学学位点授予学位170人,其中学术学位博士3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46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24人。体育学院近3年来专业硕士录取人数维持在140人左右,报考人数是录取人数的3.6倍;学硕研究生维持在每年40人,博士研究生每年招收3人,生源来自全国各地。

近三年来体育学院授予学位人数对比情况逐渐提升,其中2022年6月申请硕士研究生学位162人,申请博士学位6人,其中117位硕士和3位博士获得学位,授予比例分别达72%和50%;2023年是专业硕士延长培养年限第一年,所以本年度共50位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其中46人获得学位人数,授予比例达92%;2024年申请硕士研究生学位173人,博士学位4人,其中159位硕士和3位博士获得学位,授予比例分别达92%和75%。学位点研究生学位申请通过率逐年提高。

(四)研究生就业状况

2024学年共毕业博士生3名,其中1名外籍博士研究生继续攻读师资博士后,其余2名博士研究生留校任教,就业率达100%。硕士研究生共毕业166人,其中120人已完成就业手续,其余多名研究生已有明确的就业意向,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之中。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仍然受到前两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就业率方面面临一定的问题,学位点通过积极联系社会相关需求单位为学生增加选择渠道,并通过导师和辅导员等多方努力为学生争取就业机会,力争让毕业生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五)研究生导师队伍状况

2024年体育学院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继续坚持传统优势,坚持健全制度规范,优化选聘流程,选树先进典型,严格落实研究生导师育人职责和导师第一责任制度。一是多措并举,持续增强导师教书育人合力;二是精准发力,不断强化导师履职尽责规范;三是追求卓越,全面提升导师立德树人能力;四是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路作用。8月份成功举办了河南省体育学研究生导师培训班活动,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研究生导师能力和水平。体育学院2024年新遴选增加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目前我院有博士研究生导师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2人,职业导师70余人。学位点师资雄厚,坚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摆在首位,突出党建引领、强化制度保障、突出典型示范、划好师德红线,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研究生教育在体育学院各项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体育学院党委重点关注的地方。体育学院研究生现有5个支部,截止到2024年,截止到2024年,党员总人数198人,其中正式党员180人,预备党员18人。其中,第一党支部,正式党员43人,预备党员5人;第二党支部,正式党员22人,预备党员0人;第三党支部,正式党员35人,预备党员3人;第四党支部,正式党员39人,预备党员7人;第五党支部,正式党员41人,预备党员3人。各党支部积极开展组织生活会,提高党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二十大”期间,各支部集中观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还共同组织了学习“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安、安阳讲话精神”专题组织生活会,积极讨论组内生活情况,增强党员党性修养,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

(二)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体育学院遵循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在河南大学党委的领导下,体育学院党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平稳有序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建机制、抓规范、促提升,推动学院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不断筑牢铸魂育人坚强战斗堡垒。

体育学院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大学的办学方向,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强化党的建设,使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个方面,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政课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和人才保证。

(三)校园文化建设

2024年体育学院更加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有力保障。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历史传承等因素,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计划,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指导和保障。2024年体育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全民健身、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出系列活动“国奖研究生论坛”,该活动是获得国家奖学金的优秀研究生以系列论坛活动的方式建设体育研究生校园文化。他们通过讲座的方式将自己在学习、科研、实践等方面的优秀经验传授给体育学院的全体研究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校园文化。本年度该论坛已经进行了三期,在今后的学年中仍将坚持下去。2024年在“校歌传唱”活动中体育学院24级研究生获得一等奖,做到人人会唱校歌并不断深入了解校史校训等。体育学院研究生导师和学生们用“爱河大、爱运动”的精神内核,努力为我校“双一流”和“双航母”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四)日常管理服务

体育学院研究生办公室现有管理人员3人(专职1人,兼职2人),辅导员5人(专职1人,兼职4人),平均年龄33.5岁,能够较好地完成研究生管理的各项工作,在校研究生对日常管理各方面均为满意状态。

2024年8月,河南大学为体育学院分配专职博士研究生辅导员1名,继续加强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在研究生日常管理服务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体育学院坚持学校强调的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第一责任方,研究生导师为第一责任人原则。24级新生研究生实行年级负责人责任划分制,建立健全学生工作管理制度,按级负责落实到人、落实到导师。通过辅导员及年级负责人微信好友年级全覆盖及手机号互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供学业指导、关注心理健康、组织文体活动、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思想引导和价值观教育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式,可以帮助研究生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自1985 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 年招收博士研究生以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体育学学科运动实践性、跨学科性和应用性等特征,持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2024年继续组织专家优化新版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建设,更加契合当前学生需求和政策规范。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强化组织领导,把好“方向”。在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季浏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发挥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的引领作用,加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持续优化培养方案、健全课程体系,针对培养与管理过程的监管进行及时会诊、咨询和指导。

2.完善课程体系,筑牢“根基”。持续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探索培养方案引领、课程群带动、各门专业课程具体落实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不断完善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必修课突出基础理论与学术素养,选修课突出前沿引领和国际视野。开设“研究生学术沙龙”“国奖研究生论坛”,2024年邀请1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亲身领悟学术大师的学术精神和治学态度;邀请3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为全体研究生传授学习、科研、实践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每学期从马德里欧洲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明尼苏达大学等引进2-3 门“高水平海外云课程”,进一步开阔学生国际学术视野。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名师”。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学院围绕教师发展,首先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使命责任和素质要求,将教师队伍作为学院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2024年徐伟教授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科技术带头人”称号和河南大学“明德特聘教授”骨干人才称号,王嵛副教授获批河南大学“青年英才”称号。学院通过专家讲座、会议研讨、专题报告等方式,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在课程教学改革、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引导广大年轻教师积极投身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打造一支教书育人“名师”队伍。

3.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质量”。2024年将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培养在制度上确定创新区别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更注重学术研究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更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行课程负责人制,突出教师研究领域和个人优势,将一门课程由个人授课为主调整为教师团队授课为主,由《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教育相关专题》等获评河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进行带动。在所有课程采用案例研究、专题讨论等多元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根据研究生学习的阶段化特点,在第一、第三学期开设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学位论文写作工作坊”,对学生论文写作进行全程个性化指导;充分利用慕课资源,通过线上和线下教育相结合,开展混合式教学。

4.强化过程管理,严保“质量”。2024年,体育学院组织学生和教师共同研讨修订了研究生“三评”“入党”等相关政策;优化了校院两级研究生教学督导机制,定期开展教学督导活动。制定《体育学院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细则》,开展学术诚信常态化教育,实行开题报告外审制度,聘请校外专家担任开题专家委员会主席,在学位论文外审之前进行预答辩,根据中期考核结果对博士生进行分流,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

(二)导师遴选培训

2024年,为提高体育学院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培养规范管理,体育学院响应学校要求,进一步细化、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体育学院实现评聘分离机制,激发导师责任心和科研水平。满足学校导师遴选资格的教师,提交申请,经学术委员会审议后,提交并通过校学术委员会审核后,认定资格。体育学院采用“传帮带”的思路,新聘导师需要辅助资深导师培养研究生,其个人培养研究生数量不超过2人、主持过省部级课题的导师不超过6人、主持过国家级课题的导师不超过7人。一个培养周期结束后,根据其周期内表现,院学术委员会综合评定,并决定其是否具备独立培养研究生的资格和扩大其培养数量。

导师培训方面,在导师自主更新学习和培养的基础上,学院鼓励导师外出进修、访学,特别是境外访学,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体育学院每年定期举办“导师培训班”“导师论坛”,集中传递国家、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动向,导师经验交流学习等。2024年7月,由河南省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联盟主办、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承办的河南省体育学研究生导师培训班活动在河南开封隆重开幕。体育学院全体研究生导师参加了全程的培训,提升了研究生导师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此次活动,培养更多的导师投身到体育学科的教育与研究中,促进了体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的质量提高和发展。

为了规范导师责任制,学院制定了相关规定制度,明确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如《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申请审核制度实施方案》《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聘用、工作职责条例》《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办法》。体育学院为了更好地创造条件,激发导师科研热情和人才培养质量,学年末要求导师提交学年工作总结,结合学生反馈情况,由院学术委员会综合评定其导师聘任资格。

(三)师德师风建设

2024年体育学院的师德师风建设的落实从制度入手,从细节入手,全面覆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明确教师师德师风教育的要求和标准。同时,将师德师风教育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严格把关教师入职门槛,选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同时,加强对在职教师的日常管理和培训,确保每位教师都接受过专门的师德师风教育。

2024年,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段廷良、院长周珂等院班子成员通过举办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导师和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于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严重者给予相应处罚。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五位一体”全方位立体化的师德考核监督体系,通过领导听课、教学督导、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对教师的行为规范做出综合评价。制定实施《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切实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晋升、考核、奖惩、推优等工作的首要标准,全面落实师德失范“一票否决”。

(四)研究生学术训练、学术交流

学院通过对研究生学术训练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不断强化学术道德和研究规范,促进学院研究生学术研究的高质量发展。2024年体育学院研究生参与国内外学术训练、学术交流近800人次;学生发表论文21篇,其中SSCI一区期刊1篇,SCI四区期刊1篇, CSSCI期刊2篇,北大核心期刊1篇。与国际知名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展开合作与交流。与韩国釜庆大学海洋体育学科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与西班牙欧洲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与台湾师范大学续签了联合培养协议;与北部战区某部合作开展军事体能训练项目;2024年学院承担了“第十届亚太运动与体育科学大会”“2024年全国体育统计学术研讨会暨分会委员会议”“第20届高等学校体育院长/系主任研讨会”等国内外重要的学术会议,强化了研究生学术训练、学术交流的质量,提升了学位点在全国的知名度,全面提升学位点培养条件的国际化和专业化建设。

(五)研究生奖助

2024年度,体育学院研究生获硕士国家奖学金14人,奖金共28万元;获博士国家奖学金1人,奖金共3万元;获硕士学业奖学金 541人,其中一等奖 216人、二等奖 167 人、三等奖158人,共计456万元;获博士学业奖学金10人,其中一等奖4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3人,共计14.4万元;获研究生奖学金18人,共计1.8万元;镜如奖学金3人,共计0.9万元;蜜雪冰城奖学金1人,共计0.5万元;发放国家助学金551人,其中博士10人,硕士541人,共计发放硕士助学金330.6万元,博士助学金13万,学院还设5个勤工助学岗,向贫困同学发放了1.8万元补助金。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

2024年将《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奖励评定办法》、《中共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委员会研究生党员发展条件暨实施办法》进行修订。2024年体育学院将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培养进行创新区别对待,学术学位研究生更注重学术研究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更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两个方向的研究生更加符合其培养目标。

(一)人才培养

2024年我们积极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加快建立健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与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对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2024年体育学院积极推出“国奖研究生论坛”系列活动,将优秀研究生的成功经验与全体研究生进行分享,并积极为研究生开拓创新实践平台,通过潜移默化提升研究生的人才质量。

(二)教师队伍建设

2024年体育学院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健全制度规范,优化选聘流程,选树先进典型,严格落实研究生导师育人职责。为提高体育学院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培养规范管理,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体育学院实现评聘分离机制,激发导师责任心和科研水平。满足学校导师遴选资格的教师,提交申请,并通过校学术委员会审核后,认定资格。体育学院采用“传帮带”的思路,新聘导师需要辅助资深导师培养研究生,一个培养周期结束后,根据其周期内表现,院学术委员会综合评定,并决定其是否具备独立培养研究生的资格。2024年,学位点拥有研究生导师90人,其中博导9人,正高级职称30人,副高级职称73人,拥有博士学位导师56人。45岁以下导师全部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三)科学研究

2024年,学院通过对研究生学术训练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不断强化学术道德和研究规范,促进学院研究生学术研究的高质量发展。经不断努力,学院硕士研究生发表中文核心以上论文5篇,其中北大核心1篇,C刊2篇,SSCI一区1篇,SCI四区一篇,在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术论文报告会中,545篇论文获评专题报告和墙报交流奖项。2024年体育学院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研究生学术沙龙”系列讲座活动十二期、进行“专家学术论坛”十期,其中邀请了南洋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20多名国家级人才称号专家学者为研究生导师和学生进行科研报告,全面提升了体育学院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科研能力。

(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在6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研究生教育始终秉持“服务社会、互惠双赢”的原则,立足自身地域特色,聚焦社会需求,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取得一系列成果,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2024全球少林考功总决赛于2024年7月13日在中国嵩山少林寺开幕,来自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144位选手参赛,我院导师金龙副教授继续担任总裁判长工作,这是我院推动的少林文化在全球的又一次弘扬与传承。少林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习武者讲求武术交流切磋技艺、公平竞争、传递友谊、增进团结。2024年,体育学院与地方驻军部队开展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建设,与洛阳某部队军事医院成立了“运动训练与康复军民融合创新基地”战略合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参谋部进行军事体能训练基地合作建设,极大地加强了体育学院的实践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培养条件建设。

(五)国际合作交流

2024年体育学院继续与国际知名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展开合作与交流。与韩国釜庆大学海洋体育学科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与西班牙欧洲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与台湾师范大学续签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2024年,学院承担了“第十届亚太运动与体育科学大会”,本次大会录用论文786篇,其中大会主报告6篇,特邀嘉宾报告5篇,专题报告32篇,未来领袖报告7篇,口头报告65篇,墙报交流338篇,为全球体育科技工作者展示最新体育科研成果、科技成果和交流科技信息提供了优质平台。大家在会上互相分享、交流与学习,探讨了体育科学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提升运动表现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校三名2023级硕士研究生Ei Thandar Win(王玲玲)、ASLAM SUMAIRA、靳岩岩当选GCH基金会Future Leader。我院还邀请了南洋理工大学Francis、江姵燁等3位教授来院讲学,刘海涛老师也完成了在南洋理工大学的高级访问任务顺利返校。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2024年学位论文抽检尚未进行,学院秉承未雨绸缪的原则,始终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放在第一位,日常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修改工作,随时迎接相关抽检任务。

(二)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体育学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王健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张莉清教授、武汉体育学院王相飞教授、国家体育总局崔乐泉研究员,以及省内知名学者牛永刚教授担任评估专家,为我校体育学科发展建言献策。评估专家意见与建议如下:

1、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经评估专家认真评议,对我院学位点建设目标定位、办学特色等5个方面的问题做了分析。

(1)目标定位:对专业学位的理解比较好,整体定位明确,但没有把自己的特点提炼出来。没有建立明确的长远发展目标。

(2)办学特色:学位点与地方的结合不够,没有体现出本土特色。学术道德、师德师风建设多样,但未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色。

(3)课程设置:国际课程更偏向科研、文化的交流,缺少实践性强的课程。课程思政内容没有在汇报中体现清楚,凝练不够;

导师建设:导师职称、年龄均衡,整体学术素养较好。学业导师年龄偏大、职业导师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4)学术活动:学术活动开展丰富,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但与本土结合还不够,本校资源也挖掘不够。缺乏宣传力度,在省内的引领作用没有体现。

2、改进建议

(1)继续凝练特点,并形成自己长远的发展规划;

(2)立足河南,立足学校,发挥文化大省和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中原地区龙头地位;

(3)继续强化课程的实践性。根据专硕的特点,在对外交流方面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

(4)确保研究生培养导师是第一责任人意识,在招生、培养、育人等多方面加强导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加强年轻导师、职业导师培养;

针对不同生源区分培养,特别是加强关注跨专业学生的成长。

(三)研究生招生情况及问题分析

2024年体育学院招收研究生共计18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84名,博士研究生3名。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呈现出学术学位研究生报名人数少,需要进行调剂的情况,但是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多,虽然每年有140个左右的招生名额,但是报名人数是录取人数的3.6倍,两个类型研究生的报考人数和录取比例有很大差距,证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社会需求度很大。

(四)研究生培养情况及问题分析

2024年体育学学位点授予学位170人,其中学术学位博士3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46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24人。近三年来体育学院授予学位人数对比情况逐渐提升,其中2022年6月申请硕士研究生学位162人,申请博士学位6人,其中117位硕士和3位博士获得学位,授予比例分别达72%和50%;2023年是专业硕士延长培养年限第一年,所以本年度共50位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其中46人获得学位人数,授予比例达92%;2024年申请硕士研究生学位173人,博士学位4人,其中159位硕士和3位博士获得学位,授予比例分别达92%和75%。学位点研究生学位申请通过率逐年提高。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学的研究生通过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要求我们在论文质量上一定要更加精益求精。

(五)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情况及问题分析

2024年新遴选增加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但受学校制度更新限制,今年没有职业导师通过遴选。目前我院有博士研究生导师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2人,职业导师70余人。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近年来导师队伍建设也面临一些问题:1.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部分有经验导师退休,导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2.导师中缺少学术领军人物,具体表现为没有长江学者、黄河学者、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等称号人才;3.职业导师遴选条件收紧,需要挖掘更多的实践行业的相关人选;4.体育学科的特点,引入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较为困难,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后劲不足,急需解决。

(六)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情况及问题分析

开展研究生满意度调查,科学分析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数据,有助于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11月20日—30日,我院通过线上的方式面向体育学院研究生发放调查问卷,本次满意度调查对象来自本学院553名研究生。研究生满意度调查以电子问卷为数据采集工具,共回收问卷410份,剔除存在奇异值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409份,问卷有效率为99.8%。调查对象按性别分,男生230人,占56.2%,女生179人,占43.7%。按培养层次分,硕士研究生409人,占100%,博士研究生0人;硕士研究生中,一年级122人,二年级97人,三年级及以上190人。按不同学习方式分,全日制研究生407人,占99.5%;非全日制研究生2人,占0.05%。按培养类型分,学术学位研究生122人,占29.8%,专业学位研究生287人,占70.7%。

六、改进措施

针对2024年体育学院研究生培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年度建设改进计划,包括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等。

(一)落实制度建设

2025年要在制度修订的基础上,将立德树人全面融入研究生学习、科研、生活、入党资格、评优奖先、奖学金评定等各个环节中,将遵纪守法、科研诚信等作为学位授予工作的重要依据。强化纪律要求,严格按照《研究生手册》进行日常管理,培养研究生规则意识、法制意识。持续加强学术诚信教育,研究生与导师均要签署学术诚信承诺书,导师全程指导研究生学术研究与成果产出。严格执行《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等规定。对学术不端行为,坚持“零容忍”。

(二)积极引进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024年学院继续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但是随着高级职称教师退休人数不断增加,体育学院仍要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以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和科研成果为落脚点”的指导思想。依托河南大学“杰出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博士化计划”等,体育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科研奖励资助管理办法、科研团队管理办法,完善体育学科高层次人才引进保障措施,同时加强青年导师的培养力度。

(三)明确制度细则落实导师队伍建设机制

2025年,体育学院继续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严把导师选聘标准,建立包括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等综合指标的准入与考核体系。压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建立校内导师与职业导师集体指导、集体把关的责任机制。积极从各类学校、体育管理部门、专业俱乐部、竞技体育队伍、体科所、体育产业机构、各级体育协会等聘请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行业影响力大的从业人员进入导师队伍,提高导师队伍的专业水平。2025年要加强导师培训制度,除继续举办1-2期导师培训班,还要增加年轻导师的针对性培训,加大对年轻导师的培养力度。同时,优化体育学院职称评审细则和博士研究生导师招生细则,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强的导师队伍。要求导师关注研究生个体成长和思想健康,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

(四)继续健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监督机制

2024年,体育学院健全了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监督机制,特别是对于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贯彻落实和课程教学过程质量,体育学院在校院两级督导的监督下,全面提升了研究生培养满意度和研究生教学质量。同时,继续完善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原始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制度,严格规范培养档案管理,规范各类研究生学籍年限管理。在落实2023年新修订的《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学位申请管理办法》基础上,严格落实2024年修订的《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奖励评定办法》、《中共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委员会研究生党员发展条件暨实施办法》,继续在“全过程”上努力。

(五)深化科教、产教融合提升研究生专业能力

2024年底,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体育学院将继续加强与行业、企业全方位对接,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研究生培养。利用我院校友资源、平台建设、地域条件,设立冠名奖学金,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参与行业服务,吸引研究生和导师参与项目研发,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强化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成果转化意识。深化产教融合合作,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活动中强化产教融合机制,积极申请专业学位博士学位点的申报工作。推动专业学位与教师资格、裁判等级、体适能教练员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行业资质挂钩,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升专业能力。

(六)加强对外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

2025年,体育学院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外体育学术交流与合作,拟引进马来西亚知名专家GRRAY教授,同时推进教育部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全面开展与西班牙欧洲大学的学术交流与培养合作。另外,体育学院将挖掘外语基础好的年轻教师的潜力,提高参与国际交流的积极性,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加强与留学生的交流,提升留学生的汉语水平,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留学基金委相关访学项目和研究生申请国家公派留学项目,积极参与校级合作项目,攻读海外学位。体育学院将鼓励与资助研究生积极投稿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和进行海外学术交流访问。在与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合作的基础上,继续与俄罗斯、英国、美国、西班牙、韩国等国大学等商讨推进联合授予学位工作,建立双向交流机制。积极吸纳优秀海外学子来华攻读学位或入职工作,在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同时,加强学业管理,规范培养程序,提升学位点的国际影响力。

附件2:

2024年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年报附表目录

表格名称

负责处室

协助单位和人员

附表1 各级重点学科一览表(时点)

综合办

学科处

附表2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类别)一览表(时点)

学位办


附表3 博士研究生招生与生源情况统计表(自然年)

招生办


附表4 硕士研究生招生与生源情况统计表(自然年)

招生办


附表5 研究生就业率统计表(时点)

综合办

就业指导中心

附表6 毕业研究生去向统计表(选填)(时点)

综合办

就业指导中心

附表7 分学科(类别)导师数量统计(学年)

学位办


附表8 高层次人才队伍统计表(时点)

综合办

人才人事部

附表9 分学科(类别)课程开设统计表(学年)

培养办


附表10 各级各类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或质量工程项目统计表(自然年)

培养办


附表11 研究生学术交流情况(自然年)

专业学位办

培养单位-研科办

附表11续 1-研究生学术交流情况(自然年)

专业学位办

在读研究生

附表12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统计表(时点)

专业学位办


附表12续 1-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统计表(时点)

专业学位办

培养单位-研科办

附表13 研究生产教融合情况(选填)(自然年)

专业学位办


附表14 研究生奖助学金情况统计表(自然年)

教管办


附表15 研究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及项目情况统计表(自然年)

专业学位办

培养单位-研科办

附表15续 1-研究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及项目情况统计表(自然年)

专业学位办

在读研究生

附表16 用于研究生培养科研平台(机构)一览表(时点)

专业学位办


附表17 新增科研项目及经费统计(自然年)

综合办

自科院、社科院

附表18 研究生成果数量统计表(自然年)

培养办

培养单位-研科办

附表18续 1-研究生成果数量统计表-论文(自然年)

培养办

在读研究生

附表18续 2-研究生成果数量统计表-专利(自然年)

培养办

在读研究生

附表18续 3-研究生成果数量统计表-著作、科研获奖、其他成果(自然年)

培养办

在读研究生

附表19 优秀学位论文统计表(自然年)

学位办


附表19续 1-优秀学位论文统计表(自然年)

学位办

培养单位-研科办

附表20 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统计表(自然年)

培养办

国际交流处

附表20续 1-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统计表(自然年)

培养办

在读研究生

附表2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相关规章制度修(制)情况一览表(自然年)

综合办


附表22 承办研究生论坛一览表(自然年)

培养办

培养单位-研科办

附表23 研究生党建与思政工作大赛获奖(学年)

教管办

培养单位-研科办

附表24 研究生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大赛获奖(学年)

教管办

培养单位-研科办

附件25 研究生获奖事项一览表-非创新创业竞赛(自然年)

教管办

在读研究生

附件26 研究生获奖事项一览表-荣誉称号类(自然年)

教管办

在读研究生

注意事项:

1.表格目录按照角色进行功能划分,各角色看到表格内容不一致,大家根据所见表格完成填报或审批即可。

2.时限的解释说明:

“自然年”为自然年度,即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学年”为教育年度,即上年9月1日至本年8月31日。

“时点”为统计截止时间,即本年12月31日。

地 址:中国.河南.开封.明伦街, 475001

电话: 0371-22866474

内线:8888

版权所有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技术支持:蓝创科技